人民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人民数字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31名首批全国统招知识产权专硕在渝启航

2025年09月30日19:19 |
小字号

今年9月,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迎来全国首批31名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的具备理工科基础,有的拥有法律实务经验,有的擅长外语与国际交流,共同组成了一支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新生力量。

9月29日,学院为其举办新生见面会。他们将在这里展开一段崭新的知识产权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之旅,努力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画像:新生见面会现场。晏红霞摄]

新生见面会现场。晏红霞摄

"首批"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强调突出职业导向、体现实务特色,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化、专业化、实用型人才。

作为西南地区第一家、中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先试先行,于2024年获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大家不要将‘首批’视为光环,而应视为引领。"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符旭涛勉励新生,这份"第一"是责任与担当,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的未来从业者,应坚守"诚实守信"的专业底线,尊师重教、严守法律红线,用专业素养守护知识产权的公信力。

定位"复合性",模式"双导师",教学"实践化"

首批专硕,将接受怎样的锻造?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胡海容介绍,学院将坚持"理工为基、法管融合"的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

这里的"复合性",一指具备理工科背景,可服务知识产权行业全链条(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的高端创新人才;二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三是结合重庆理工大学兵工背景,培育国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通过"双导师制"——校内学术导师与校外行业导师协同指导,共同为学生制定"一生一策"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教学"实战化","企业出题,学生答题"成为重要模式。深蓝汽车等企业实务专家的加入,以及移动课堂、项目制教学、专项培训等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品德、思维与使命并重

对于这批"开山弟子",师长期许不仅在于学业精进,更在于品格与思维的塑造。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信任。"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苏平强调,信任是行业基石。他要求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恪守诚信的守护者",珍惜学术声誉和职业操守,以诚立身、以信致远。

"课程没有标准答案。"苏平特别看重研究生阶段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要深入思考,多问为什么,成为"独立思考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

"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胡海容将学生的个人成长置于国家战略的宏大背景下,寄语大家用专利激发创新之火,用商标铸就民族品牌,用版权讲好中国故事,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从实务中来到实务中去

首批学子,为何而来?他们带着清晰的规划与炽热的理想。

新生代表杨芃曾在这里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后帮助企业从零打造知识产权体系,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务中,他深感理论支撑的重要,毅然辞职回归。"希望用我的所学知识和工作经验,为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另一位新生卢泓冰,已有三年执业律师经验。他选择回炉深造,目标明确:"我希望在知识产权领域拥有话语权,成为专家型人才。"在他看来,学院提供的实务平台与行业资源是最有效的提升途径。

互动环节,学生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的未来。面对"能否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的提问,学院透露已与老挝等国高校签约,将全力支持学生"走出去",服务中资企业。(晏红霞)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