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戏曲流芳。怀宁县好戏连台,11天呈现14场大戏、16场折子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戏迷票友们齐聚一堂,共享戏曲盛宴。
9月28日,第九届"京黄故里"石牌戏会开幕,台上精彩纷呈,台下连连叫好,掌声不断,广大观众饱享眼福,过足了"戏瘾"。
由怀宁县人民政府、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怀宁县委宣传部、怀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怀宁县石牌镇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京黄故里"石牌戏会,以"戏韵江淮,文化惠民"为主题,11天内为游客和市民带来了14场大戏、16场折子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0万余人感受国粹大美。并通过学术交流、文旅融合、创意市集等特色形式,让传统戏曲走进百姓生活。
怀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跃平介绍:"‘京黄故里’石牌戏会是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活动内容之一,是推进实施怀宁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立足戏曲之乡促进黄梅戏‘唱起来、走出去、走下去’的重要活动,有利于推进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加强对外交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展示怀宁良好形象。
在高河镇龠街广场,民间黄梅戏剧团演出团队早早来到现场进行精心准备,经典的黄梅戏剧目轮番上演,台下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在石牌老街,县内票友、戏迷、戏曲协会、曲艺家协会等开展黄梅戏小戏、折子戏集中展演。而能让观众过把戏瘾的当属"黄梅戏票友擂台赛",在怀宁县体育中心、石牌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剧场,很多戏迷票友登台,一展身手。
在引人入胜的剧目表演基础上,学术与艺术也在这里深入"联动"。一场场石牌调(吹腔)座谈会、怀腔黄梅戏研究等同步举办,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怀腔黄梅戏的传承与创新、石牌调(吹腔)保护传承等主题,探讨古老剧种在当下的发展之道。
除了每年举办石牌戏会,当地民间剧团、戏班及戏曲爱好者自发行动,依托社区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地,常态化开展黄梅戏演出与票友联谊活动。
此外,作为戏曲文化地标,石牌镇徽班博物馆在戏会期间也推出了系列特色活动。除常设展览正常开放外,还精心策划了互动项目。专业讲解员为参观者详解戏曲服装道具制作工艺与背后的文化故事,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徽班历史与京剧渊源,实现与戏曲文化的深度对话。石牌镇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挖掘发展历程、进行学术探讨、开展论文编撰、撰写评论文章,助力古镇戏曲文化活态延续。
石牌戏会还以戏曲为核心,积极探索"戏曲+"模式,辅以多元化、时尚化的表现形式,着力于综合、立体展现戏曲文化的魅力,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戏曲艺术,推动戏曲艺术的普及与传播。(檀志扬 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