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avigation Menu

Sign in
Appearance settings

Search code, repositories, users, issues, pull requests...

Provide feedback

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Saved searches

Use saved searches to filter your results more quickly

Sign up
Appearance settings

Commit 5d1a7f9

Browse files
线程池大小确定
1 parent ec0ec87 commit 5d1a7f9

File tree

1 file changed

+14
-0
lines changed

1 file changed

+14
-0
lines changed
Lines changed: 14 additions & 0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0,0 +1,14 @@
1+
**线程池数量的确定一直是困扰着程序员的一个难题,大部分程序员在设定线程池大小的时候就是随心而定。我们并没有考虑过这样大小的配置是否会带来什么问题,我自己就是这大部分程序员中的一个代表。**
2+
3+
由于笔主对如何确定线程池大小也没有什么实际经验,所以,这部分内容参考了网上很多文章/书籍。
4+
5+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线程池大小设置过大或者过小都会有问题。如果阅读过我的上一篇关于线程池的文章的话,你一定知道:
6+
7+
> 如果我们设置的线程池数量太小的话,如果同一时间有大量任务/请求需要处理,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请求/任务在任务队列中排队等待执行,甚至会出现任务队列满了之后任务/请求无法处理的情况,或者大量任务堆积在任务队列导致 OOM。这样很明显是有问题的! CPU 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8+
>
9+
> 但是,如果我们设置线程数量太大,大量线程可能会同时在争取 CPU 资源,这样会导致大量的上下文切换,从而增加线程的执行时间,影响了整体执行效率。
10+
11+
有一个简单并且适用面比较广的公式:
12+
13+
- **CPU 密集型任务(N+1):**这种任务消耗的主要是 CPU 资源,可以将线程数设置为 N(CPU 核心数)+1,比 CPU 核心数多出来的一个线程是为了防止线程偶发的缺页中断,或者其它原因导致的任务暂停而带来的影响。一旦任务暂停,CPU 就会处于空闲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下多出来的一个线程就可以充分利用 CPU 的空闲时间。
14+
- **I/O 密集型任务(2N):**这种任务应用起来,系统会用大部分的时间来处理 I/O 交互,而线程在处理 I/O 的时间段内不会占用 CPU 来处理,这时就可以将 CPU 交出给其它线程使用。因此在 I/O 密集型任务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多配置一些线程,具体的计算方法是 2N。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