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培养具有浓厚家国情怀、良好职业道德、优秀人文素养、扎实数理基础、系统信息学科知识、宽广计算机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卓越教师和信息科技推广者;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科技专业科普和特长生教育教学规律,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善于持续学习,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和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和教学的基本训练,具有深入开展计算机教学教研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深刻领会教师职业精神,能敏锐感知和正确理解教学实践问题,并结合专业特长寻找解决方案;
2.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科学思维,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3.具备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能将计算思维、数学思维、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学科前沿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开展信息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4.具有结合教育教学场景,设计开发适合基础教育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基本能力;
5.掌握教育数据处理方法,能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数据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价;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具有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模式革新的基本能力。
7.了解计算机相关职业道德和与计算机有关的法律法规。
三、主干学科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401教育学
四、核心课程
微积分I、微积分II、大学物理BI、线性代数及其应用、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离散数学、计算机科学导论、人工智能导论、信息伦理与道德、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计算思维、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教育数据处理与案例研究;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系统导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
五、毕业要求
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方案各个模块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且总学分达到专业的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学校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六、学制
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155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模块 |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要求及学分 |
|
通识课程 |
通识必修课 |
思想政治理论类 |
17学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6门 |
|
体育与健康类 |
4学分,包括:女子形体(1)/男子健美(1)、3门体育项目自选课(3) |
|||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
4学分,包括:军事理论(2)、军事技能(2) |
|||
大学外语类 |
8学分,大学外语(8) |
|||
教师素养类 |
6学分,包括:教育学(2)、教育心理学(2)、现代教育技术(1)、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1) |
|||
通识选修课 |
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
1学分,至少修读1门"四史"选择性必修课(1) |
||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
2学分,至少修读1门大学美育课程(2) |
|||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
至少选修2学分 |
|||
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 |
3学分,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I(1)、大学生心理健康II(1)和国家安全导论(1) |
|||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
至少选修2学分 |
|||
小计 |
49 |
|||
专业课程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43学分 |
|
专业核心课 |
专业核心课12学分 |
|||
专业选修课I |
专业方向课 |
20 |
||
自由选修课 |
个性化发展课 |
0 |
||
实践环节 |
劳动教育 |
1 |
12 |
|
3D数字化创新设计 |
2 |
|||
计算机系统实践 |
2 |
|||
文献调研与科研写作 |
1 |
|||
专业实训 |
1 |
|||
专业实习 |
1 |
|||
毕业论文(设计) |
4 |
|||
小计 |
87 |
|||
卓越教师 |
教师教育必修课 |
教育见习 |
2 |
|
教育实习 |
6 |
|||
教育研习 |
2 |
|||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与设计 |
2 |
|||
教师教育选修课 |
各专业参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置 |
6 |
||
小计 |
18 |
|||
总计 |
154 |
九、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课程模块
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数
大一上
大一下
大二上
大二下
大三上
大三下
大四上
大四下
通识课程
13.25
11.25
7.25
7.25
7.25
6.25
1.25
1.25
专业课程
13
14
16
16
16
16
4
4
卓越教师
0
0
0
2
4
4
8
0
小计
26.25
25.25
25.25
25.25
25.25
24.25
7.25
5.25
十、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总学时
考核
方式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理论
实践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7
8
通识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类
GEN011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2+2
32
32
√
GEN01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2
32
32
√
GEN01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2
32
32
√
GEN011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2+2
32
32
√
GEN011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3
48
√
GEN09011
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
2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40
88
√
√
体育与健康类
GEN01201/
GEN01202
女子形体/男子健身健美
1
√
√
√
√
√
√
16
16
√
GEN01203- GEN01250
三自选项课程
3
√
√
√
√
√
√
48
48
√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GEN01108
军事理论
2
2
32
4
√
GEN01109
军事技能
2
2
112
√
大学外语类
GEN02122
通用英语进阶
2
2
32
√
GEN02123
博雅英语听说
2
2
32
√
GEN02124
思辨英语读写
2
2
32
√
人文通识课程群/学业用途英语课程群
2
√
√
32
√
教师素养类
GEN06120
教育学
2
√
√
√
√
32
√
GEN06121
教育心理学
2
√
√
√
√
32
√
GEN06122
现代教育技术
1
√
√
√
√
16
√
GEN06123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1
√
√
√
√
16
√
通识选修课
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GEN01114
中国共产党历史
1
√
√
√
√
16
√
GEN01115
社会主义发展史
1
√
√
√
√
16
√
GEN01116
新中国史
1
√
√
√
√
16
√
GEN01117
改革开放史
1
√
√
√
√
16
√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该模块课程
2
√
√
√
√
√
√
32
√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该模块课程
2
√
√
√
√
√
√
32
√
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
GEN06124
大学心理I
1
1
16
√
GEN06125
大学心理II
1
1
16
√
GEN06706
国家安全导论
1
√
√
√
√
√
√
√
√
16
√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该模块课程
2
√
√
√
√
√
√
√
√
32
小计
49
(二)专业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总学时 |
考核 方式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业基础课(数理基础类) |
MAT01006 |
微积分I |
6 |
6 |
|
|
|
|
|
|
|
96 |
|
√ |
|
MAT01007 |
微积分II |
6 |
|
6 |
|
|
|
|
|
|
96 |
|
√ |
|
||
PHY01003 |
大学物理BI |
4 |
4 |
|
|
|
|
|
|
|
64 |
|
√ |
|
||
SAI01001 |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
4 |
|
4 |
|
|
|
|
|
|
64 |
|
√ |
|
||
SAI02001 |
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 |
3 |
|
|
3 |
|
|
|
|
|
48 |
|
√ |
|
||
SAI02002 |
离散数学 |
3 |
|
|
3 |
|
|
|
|
|
48 |
|
√ |
|
||
专业基础课(专业素养类) |
SAI01002 |
计算机科学导论 |
2 |
2 |
|
|
|
|
|
|
|
32 |
|
√ |
|
|
SAI01003 |
人工智能导论 |
2 |
|
|
2 |
|
|
|
|
|
32 |
|
√ |
|
||
SAI02004C |
信息伦理与道德 |
1 |
|
|
|
|
|
1 |
|
|
16 |
|
√ |
|
||
专业基础课(编程基础类) |
SAI02004 |
程序设计基础 |
2 |
2+2 |
|
|
|
|
|
|
|
32 |
32 |
√ |
|
|
SAI11001 |
数据结构 |
3 |
|
|
3+2 |
|
|
|
|
|
48 |
32 |
√ |
|
||
SAI21001 |
Python程序设计 |
2 |
|
1+2 |
|
|
|
|
|
|
16 |
32 |
|
√ |
||
SAI11001 |
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 |
2 |
|
2+2 |
|
|
|
|
|
|
32 |
32 |
√ |
|
||
SAI11002 |
算法设计与计算思维 |
3 |
|
|
|
3+2 |
|
|
|
|
48 |
32 |
√ |
|
||
专业核心课(系统类) |
SAI12003 |
计算机系统导论 |
4 |
|
|
|
4 |
|
|
|
|
64 |
|
√ |
|
|
SAI12004C |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
3 |
|
|
|
3 |
|
|
|
|
48 |
|
√ |
|
||
SAI13002C |
操作系统 |
3 |
|
|
|
|
3+2 |
|
|
|
48 |
32 |
√ |
|
||
SAI13004C |
编译原理 |
2 |
|
|
|
|
|
2+2 |
|
|
32 |
32 |
√ |
|
||
专 业 选 修 课 I |
专业方向课(系统与计算) |
SAI22001 |
计算方法 |
2 |
|
|
2 |
|
|
|
|
|
32 |
|
|
√ |
SAI12002C |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
3 |
|
|
3+2 |
|
|
|
|
|
48 |
32 |
√ |
|
||
SAI23001 |
并行编程原理与实践 |
2 |
|
|
|
|
2+2 |
|
|
|
32 |
32 |
|
√ |
||
专业方向课 (图形图像类) |
SAI22002 |
计算机图形学(限选课) |
2 |
|
|
|
2+2 |
|
|
|
|
32 |
32 |
√ |
|
|
SAI23002 |
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 |
2 |
|
|
|
|
2+2 |
|
|
|
32 |
32 |
|
√ |
||
SAI23003 |
数字图像处理 |
2 |
|
|
|
|
2+2 |
|
|
|
32 |
32 |
|
√ |
||
专业方向课(信息与网络类) |
SAI23004 |
信息安全基础 |
2 |
|
|
|
|
|
2 |
|
|
32 |
|
|
√ |
|
SAI13003C |
计算机网络 |
2 |
|
|
|
|
2+2 |
|
|
|
32 |
32 |
√ |
|
||
SAI22003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限选课) |
2 |
|
|
|
2 |
|
|
|
|
32 |
|
|
√ |
||
专业方向课(工程与应用类) |
SAI13001 |
软件工程 |
2 |
|
|
|
|
2 |
|
|
|
32 |
|
√ |
|
|
SAI12001 |
数据库系统 |
3 |
|
|
|
3+2 |
|
|
|
|
48 |
32 |
√ |
|
||
SAI13002B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2 |
|
|
|
|
2+2 |
|
|
|
32 |
32 |
√ |
|
||
SAI13001 |
教育数据处理与案例研究(限选课) |
2 |
|
|
|
|
2 |
|
|
|
32 |
|
√ |
|
||
SAI13004B |
大数据处理 |
2 |
|
|
|
|
|
2+2 |
|
|
32 |
32 |
√ |
|
||
专业方向课(校本课程) |
SAI23005 |
教育数字化 |
2 |
|
|
|
|
2 |
|
|
|
32 |
|
√ |
|
|
实践环节 |
EDU30001 |
大学生劳动教育 |
0.5 |
√ |
√ |
|
|
|
|
|
|
8 |
|
|
√ |
|
TLO30801 |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
0.5 |
√ |
√ |
|
|
|
|
|
|
|
24 |
|
√ |
||
SAI33001C |
3D数字化创新设计 |
2 |
|
|
|
|
|
4 |
|
|
|
64 |
|
√ |
||
SAI33002C |
计算机系统实践 |
2 |
|
|
|
|
|
4 |
|
|
|
64 |
|
√ |
||
SAI33003 |
文献阅读与科研写作 |
1 |
|
|
|
|
|
2 |
|
|
|
32 |
|
√ |
||
SAI31000 |
专业实训 |
1 |
|
2 |
|
|
|
|
|
|
|
32 |
|
√ |
||
SAI31002 |
专业实习 |
1 |
|
|
|
|
|
2 |
|
|
|
32 |
|
√ |
||
SAI32001 |
毕业论文(设计) |
4 |
|
|
|
|
|
|
√ |
√ |
|
128 |
|
√ |
||
小计 |
87 |
(三)卓越教师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总学时 |
考核方式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理论 |
实践 |
考试 |
考查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卓越教师 |
教师教育必修课 |
SAI91001 |
信息科技课程研究与设计 |
2 |
2 |
32 |
√ |
|||||||||
SAI93001 |
教育见习 |
2 |
√ |
√ |
√ |
√ |
16 |
32 |
√ |
|||||||
SAI93002 |
教育实习 |
6 |
√ |
192 |
√ |
|||||||||||
SAI93003 |
教育研习 |
2 |
√ |
64 |
√ |
|||||||||||
教师教育选修课 |
SAI92001 |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 |
2 |
2 |
32 |
√ |
||||||||||
SAI92002 |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设计与实践 |
2 |
1+2 |
16 |
32 |
√ |
||||||||||
SAI92003 |
信息竞赛师资实训 |
2 |
2 |
32 |
√ |
|||||||||||
SAI92004 |
人工智能教学探索 |
1 |
1 |
16 |
√ |
|||||||||||
SAI92005 |
信息科技教师生涯规划与指导 |
1 |
1 |
16 |
√ |
|||||||||||
小计 |
18 |
十一、修读要求
(一) 通识课程
1.数学类课程可以选读数学I组替代:学生可以选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开设的数学I组课程(数学分析I,II)替代数学II组课程(微积分I,II);可以选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开设的数学I组课程(高等代数I)替代"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2. 通识选修课程中,"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至少在该类别课程中选修2学分;"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至少在该类别课程中选修2学分。
3. 学生在通识选修课中至少修读1门核心课程。
(二)专业课程
1.专业课程中:专业基础课43学分,专业核心课12学分,劳动教育1学分,3D数字化创新设计2学分,计算机系统实践2学分,文献调研与科研写作1学分,专业实训1学分,专业实习1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均为必修学分。
2.专业方向课至少在本院开设的选修课中选修20学分。其中,"教育数据处理与案例研究"、"计算机图形学"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为限选课。
3.学生修读教师教育必修课12学分和教师教育选修课6学分,共18学分。
十二、课程修读学期分布图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思想道德与法治(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
形势与政策1(0.25)
形势与政策2(0.25)
形势与政策3(0.25)
形势与政策4(0.25)
形势与政策5(0.25)
形势与政策6(0.25)
形势与政策7(0.25)
形势与政策8(0.25)
军事技能(2)
军事理论(2)
"四史"选择性必修课(1)
女子形体/男子健美(1)+三自选项课程(×ばつ3门课)
通用英语进阶(2)
博雅英语听说(2)
思辨英语读写(2)
人文通识课程群/学业用途英语课程群(2)
教师素养类课程(6)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2)、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2)、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3)、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2)
微积分 I(6)
微积分 II(6)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
大学物理BI(4)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4)
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I(≥16)
实践环节(12)
卓越教师(22)
1
联系电话:010-58807943
邮编:10087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电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