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关于福建省政和动物群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目前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揭示了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便已出现。这一成果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提早了近2000万年。
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
继9月30日我国科学家宣布探明位于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上最厚的冰川,10月29日,科考现场又传来新进展:我国科学家打破世界纪录,在此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 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李振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编撰。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响应其主题"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在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国家基础学科公共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共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了中国生物物种编目研讨会,正式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http://www.sp2000.org.cn),全球用户可以自由下载使用。
4月21日,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图集包括《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中英文版,含说明书),其中《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包含《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1:250万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图》和《1:250万月球构造纲要图》,《1:250万分幅地质图集》包含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
11月9日,《细胞》(Cell)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高比例胚胎干细胞贡献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Live birth of chimeric monkey with high contribution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刘真研究组、脑智卓越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Miguel A. Esteban研究组合作完成,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比例胚胎干细胞贡献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并证实了猴胚胎干细胞可以高效地贡献到胚外胎盘组织和生殖细胞。这对于理解灵长类胚胎干细胞全能性具有重要意义,为遗传修饰模型猴的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广袤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曾经的过度开垦,让黑土地严重退化。经过两年多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如今,这里迎来了粮食大丰收。
日前,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并加强与国家公园体系的统筹协同,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5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 アドレス: モード: デフォルト 音声ブラウザ ルビ付き 配色反転 文字拡大 モバイ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