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操作系统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基于芬伯格"工具化理论"的分析

文章导航 > 中国传媒科技 > 2022 > (11): 41-46
赵恒煜. 操作系统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基于芬伯格"工具化理论"的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 2022, (11): 41-4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211008
引用本文: 赵恒煜. 操作系统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基于芬伯格"工具化理论"的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 2022, (11): 41-4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211008
shu
赵恒煜. 操作系统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基于芬伯格"工具化理论"的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 2022, (11): 41-4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211008
引用本文: 赵恒煜. 操作系统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基于芬伯格"工具化理论"的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 2022, (11): 41-4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211008
shu

操作系统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基于芬伯格"工具化理论"的分析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211008
  •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恒煜(1988-),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智库与社会科学文献情报分析。

  • 中图分类号: G201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2
    • HTML全文浏览量: 73
    • PDF下载量: 2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2年11月15日
  • 摘要: 【目的】此研究以信息经济时代为背景,对操作系统运作逻辑、产业生态体系进行了批判性考察,反思其对当代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方法】梳理回顾技术批判理论的学术脉络,从芬伯格的"技术代码"思想和"工具化理论"出发,结合互联网参与式观察展开学理分析。【结果】发现了操作系统技术所引发的消费主义盛行、技术焦虑、环境污染、隐私泄露等问题和与之相对应的技术抗争策略。【结论】此研究展望了操作系统技术未来的发展可能,认为应当推动操作系统的技术民主化实践。
      关键词:
    • /
    • /
    • /
    • /
  • [1] 胡志坚.信息技术革命的演化趋势[J].科技中国,2020(1):1-3.
    [2] Axelos K. Alienation,Praxis,and Techne in the Thought of Karl Marx[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76.
    [3] 孙馨月.马克思"技术与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0(5):87-90.
    [4] 赵建军.超越"技术理性批判"[J].哲学研究,2006(5):107-113.
    [5] 高海青.社会合理性批判的历史逻辑: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3):38-43.
    [6] 孙周兴,王庆节.海德格尔文集·演讲与论文集(修订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8.
    [7] Baudrillard J. L’échange symbolique et la mort[M].Paris:Gallimard, 1976.
    [8] 代砚春,薛天天.集置、致命策略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技术批判的三重向度[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6):60-66.
    [9]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0] 吴苑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的逻辑指向——从科学技术异化到大众社会 " 非政治化 "[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4):95-101,107.
    [11] 冯旺舟.技术的异化与国家的转变——论安德烈·高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J].山东社会科学, 2019(7):21-27.
    [12] 刘光斌.技术合理性的社会批判: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到芬伯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7-112.
    [13] 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M].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1.
    [14] 卫才胜.技术代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99-103.
    [15] 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6] 孙冰,余承东.鸿蒙随时可用于手机 从安卓迁移一两天就能搞定[EB/OL].(2019年08月09日) [2019年12月31日]. http://www.ceweekly.cn/2019/0809/263840.shtml.
    [17] 代砚春,薛天天.集置、致命策略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技术批判的三重向度[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6):60-66.
    [18] IT之家.2019年7月操作系统市场份额:Windows10持续增长[EB/OL].(2019年08月03日[2020年03月01日].https://www.ithome.com/0/437/194.htm.
    [19] StatCounter.2018年10月Windows10市场份额升至51.94%[EB/OL].(2018年11月05日)[2020年03月01日].http://www.199it.com/archives/792543.html.
    [20] Moulier-Boutang Y.Cognitive Capitalism.Cambridge[M]. Cambridge,UK: Polity Press,2001.
    [21] Flusser V.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M].London,UK:Reaktion Books,2000.
    [2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年)[EB/OL].(2013年12月17日)[2020年03月01日].http://www.199it.com/archives/179838.html.
    [23] Richter F.The "Slow iPhone" Phenomeno[EB/OL]. (2015年08月06日)[2020年03月01日].https://www.statista.com/chart/2514/iphone-releases/.
    [24] 李志敏.从"控制工具"到"交往媒介":论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芬伯格的传播技术观[J].国际新闻界,2017,039(003):74-90.
    [25] 格雷厄姆·默多克,刘宣伯,芮钰雅.媒介物质性:机器的道德经济[J].全球传媒学刊,2019(2):93-102.
    [26] Jay T.Computer phobia:What to Do About It[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81(2):47-48.
    [27] 章戈浩,张磊.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J].全球传媒学刊,2019(2):103-115.
    [28] 孙玉松.手机致全球变暖?专家:言过其实 手机会增加碳排放[N].科技日报,2018年04月27日(05).
    [29] 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1.
    [30] 安德鲁·芬伯格.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
    [31] 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1.
    [32] 卫才胜.技术代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99-103.
  • 加载中
WeChat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2
  • HTML全文浏览量: 73
  • PDF下载量: 2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2年11月15日

目录

/

下载:

编辑部信息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 97 号

邮编:100031

邮箱:cmkj@xinhua.org

在线投搞:http://scimedia.cn/

电话:010-63071478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 京ICP备16053505号-1

本系统由 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发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