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公司在综合楼311开展《央企角色和使命担当与品牌创新思维》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特邀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肖阳教授作为讲师,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丰富的实践案例,系统阐述新时期央企的角色定位与使命担当,深入拆解品牌创新路径,为在场管理者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知识盛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以及在基地的其他班子成员参加本次培训。
在"新时期央企角色与使命担当"篇章,肖阳教授以中国经济发展演变历程为切入点,带领参训人员回溯中国经济的五个转型周期,清晰梳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要求。授课中,他聚焦"在哪里""往哪走""怎么走"三个关键方向性问题,层层递进剖析央企的时代定位,并着重强调:"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附加值",直指品牌实力提升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课题。
进入"品牌创新思维探索"篇章,肖阳教授围绕"突破品牌认知局限、突破单一价值模式、突破单一传播思维"三个核心维度,结合大量企业品牌案例,精准提炼新时期央企品牌建设的着力点。他指出,品牌培育的核心在于价值创造与落地,关键要打造差异化价值与特色竞争优势。针对公司实际,他进一步建议,企业应聚焦核心技术领域,强化主业品牌的产业价值感知;同时突显央企社会责任履行成效,提升责任品牌的社会价值认同,以此双轮驱动,全面增强品牌的知名度、满意度与美誉度。
培训结束后,田辉宇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品牌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树立"人人关心品牌、人人建设品牌、人人维护品牌"的意识,共同发力,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世界核电运营标杆企业品牌。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通讯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9月17日,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交流大会在杭州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华东/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国核集团、华能集团、上海核工院、设备制造厂、建安施工等90多家单位的188位领导和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产业链质量管理经验,分享优秀实践案例,全力推动核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本次大会上,公司表现亮眼。质保部提交的《数字化赋能"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安质环管理》以及计划部提交的《数字化驱动下核电厂"生产计划"质量提升体系的开发与应用》两篇论文,凭借其前瞻性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价值,双双荣膺高质量论文奖项。
公司代表王学伟也受邀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分享了《数字化赋能"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安质环管理》的实践经验与深度思考。报告着重介绍了公司在工程五级数据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直面行业内共性痛点问题,并系统阐释了以"四自"(自知、自证、自查、自纠)转型方法论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路径。这一分享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现场反响热烈。
早在宁德核电二期工程开工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便提出明确要求:"要联合工程公司将‘自知、自证、自查、自纠’的理念融入智慧工地的建设与开发中,把二期工程打造成华龙一号数字化应用的标杆工程。"为此,自2024年6月起,质保部积极联合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安全防护部、数字化办公室等,迅速成立"工程五级数据项目团队"。该团队深入开展外部调研,通过现场走访、访谈摸底,对数字化应用进行实地测试,并持续优化软件功能。同时,成立智慧工地项目组会议,专项推进五级数据的贯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五级数据项目团队先后推动班组模块、作业模块、NICE签点等多个模块上线、测试与优化,成功贯通接入60多个子系统。2024年12月,初步实现了五级数据(班组、质量控制、监理、管理巡视、独立监督)的贯通;2025年7月,更是成功将五级数据接入智能体大模型,基本实现了五级数据的综合利用与智能分析预警。公司在"华龙一号"项目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为核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为同类工程项目树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标杆,目前相关经验已在其他在建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
此次成果不仅是公司自身数字化转型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核电行业互动交流、共同进步的重要契机,为中国核电工程安质环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9月17日,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交流大会在杭州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华东/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国核集团、华能集团、上海核工院、设备制造厂、建安施工等90多家单位的188位领导和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产业链质量管理经验,分享优秀实践案例,全力推动核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本次大会上,公司表现亮眼。质保部提交的《数字化赋能"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安质环管理》以及计划部提交的《数字化驱动下核电厂"生产计划"质量提升体系的开发与应用》两篇论文,凭借其前瞻性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价值,双双荣膺高质量论文奖项。
公司代表王学伟也受邀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分享了《数字化赋能"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安质环管理》的实践经验与深度思考。报告着重介绍了公司在工程五级数据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直面行业内共性痛点问题,并系统阐释了以"四自"(自知、自证、自查、自纠)转型方法论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路径。这一分享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现场反响热烈。
早在宁德核电二期工程开工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便提出明确要求:"要联合工程公司将‘自知、自证、自查、自纠’的理念融入智慧工地的建设与开发中,把二期工程打造成华龙一号数字化应用的标杆工程。"为此,自2024年6月起,质保部积极联合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安全防护部、数字化办公室等,迅速成立"工程五级数据项目团队"。该团队深入开展外部调研,通过现场走访、访谈摸底,对数字化应用进行实地测试,并持续优化软件功能。同时,成立智慧工地项目组会议,专项推进五级数据的贯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五级数据项目团队先后推动班组模块、作业模块、NICE签点等多个模块上线、测试与优化,成功贯通接入60多个子系统。2024年12月,初步实现了五级数据(班组、质量控制、监理、管理巡视、独立监督)的贯通;2025年7月,更是成功将五级数据接入智能体大模型,基本实现了五级数据的综合利用与智能分析预警。公司在"华龙一号"项目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为核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为同类工程项目树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标杆,目前相关经验已在其他在建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
此次成果不仅是公司自身数字化转型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核电行业互动交流、共同进步的重要契机,为中国核电工程安质环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