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资讯 >> 艺苑美文

城中柳

2025年10月21日 16:54 来源: 连网(融媒体)www.lyg01.net 作者:朱芸玫
分享到:


​作者:孙婕妤


小区后门有棵很大的柳树,柳条虬结盘绕,拧成一团,和江边那些窈窕浪漫的柳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若不是柳絮纷飞,我几乎从未留意到它的存在。


有些东西,一旦被发现,目光便再难移开。对这棵古柳,亦是如此。每日上下班,我都要仰头望它。街道限制了它的生长,它却浑然不觉,自顾自地冒芽、展叶,绿莹莹地站立大半年,再悄然抖落一身金黄。到了冬天,便孤身静立,像一束绽放在空中的、寂寥的烟花。


柳树自古便是离别的象征。"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在古诗词里,它总伫立在城外的长亭、江边的船埠。风起时,柳枝勾缠住古人的宽袍大袖,宛若离别时伸出的、迟迟不愿收回的手臂。


那么,城中的这棵柳树,也是离别的象征吗?


与我相遇时,它身上不染半分愁绪。树高足有四层楼,入夜后,繁茂的树冠温柔地拢着窗户里透出的团团暖光;楼下水果店养的小猫,用它的树干磨爪子,它便轻轻落下一片叶,覆在小猫身上;老街的孩子们蹦跳着去够它的枝条,以此发誓要长得更高......还有每日在它身下经过的我,望见它,便知道家已在咫尺。


它身上,分明是团圆的暖意。


我曾好奇它为何孤身立于此处,查阅资料方知,这里也曾有水有田,只是时代更迭,城市的轮廓蔓延至此,将往日的河床与沙土彻底掩埋。唯有柳树依旧依依———至此,城中柳又承载起更宏大的离别:是古与今的决绝,水与土的失散,亦是田园与城市的默然揖别。


掌心抚过粗糙的树皮,那纹路里仿佛刻着所有离别的年轮。这一刻,它不再只是一位注目当下欢笑的慈祥老者。我仿佛看见它青葱的往昔,刚刚从湿漉漉的泥土中探出身来,小心翼翼地舒展着一两片嫩叶,像任何一个初获成功的少年,急于向春风夸耀自己的新生。那时无人会折它稚嫩的枝条赠别,它便得以一心一意,迎风疯长......


疯长的不只是柳树,还有我的朋友们。


朋友赴京前夜,我们在她小区后门道别。夏夜微风,告别的话说来总觉绵长。她将入职一家前景广阔的公司,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我却只顾絮叨着生活里的琐碎烦恼,仿佛这样就能拖住时间,怕她将我遗忘。


"可是已经很晚了。"城中柳仿佛感知到我的情绪,飘下一片叶,轻敲我的肩膀。


"又不是见不到了。"朋友笑着,顺手为我拂去那片落叶,"现在聚散匆匆,离别得快,相见也容易。你随时可以来北京找我。"


是啊。聚散匆匆是双向的,我们在人海中走散,又能在另一个路口重逢。只要心意相通,道路通达,古时那种动辄生死茫茫的愁绪,于今确实被缩短了许多。


"那,下次见。"


朋友捏着那片柳叶转身走入夜色。我抬起头,望向城中柳。它亦温柔地回望着我,柳条在晚风中轻舞,像在无声地安慰。


我看着来去的人们相遇寒暄,而后又隐没于城市的洪流;网络上的相知如此迅捷,离别的苦酒尚未斟满,新的故事已然开场;文字与知识可穿越时空觅得知音,却终究隔了岁月,难以触及那份真实的温度......这棵城中柳所见证的离别,实在数不胜数。


它见证得太多太多了。人们渐渐忘了它是一棵柳树,并非因为离别已然消失,而是因为这城里的离别,早已不再需要写诗。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编辑:朱芸玫】

相关新闻

连云港日报社主办 连网·连云港新闻网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连云港日报社(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网站支持IPV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180018 苏ICP备12051824号 苏新网备:200602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3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96

报业集团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法律事务 | 应急电话 |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007号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