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福建物构所在离子型硼氧簇基有序结构的合成及应用取得新进展
2025年06月19日
中国科大基于三维异质结设计实现高性能纯红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四个课题组通力合作,在纯红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自主发明了电激发瞬态光谱(EETA)技术,并用该技术揭示出空穴泄漏是导致纯红三维钙钛矿LED效率滚降的关键因素,并开发出新型三维钙钛矿异质结发光层降低空穴泄漏(图1),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钙钛矿LED。
结构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结构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在原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组建,实验室曾用名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为著名化学家卢嘉锡院士创建的福州结构化学开放实验室,是1985年中国科学院首批建立的开放实验室之一,1992年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开始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4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先后在1995、1999、2004、2009、2014年化学类实验室的评估中均被评为良好实验室,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结构化学研究基地。 实验室定位为聚焦国家环境、健康等领域关键基础材料自主可控的重大需求,瞄准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精准探测与精确操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新型化合物与材料的结构化学原理,揭示电子结构对物质结构与功能的调控机制,实现功能导向的材料组装与构筑,定向创制重要同位素小分子高效分离、肿瘤标志物精准识别及肿瘤高效诊疗等关键材料。总体目标为引领结构化学国际前沿,将实验室建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顶尖高端人才汇聚高地、重大原创学术成果创新策源地,整体水平国际一流。
功能晶体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
功能晶体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整合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依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共建,2025年1月通过科技部评估,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
实验室聚焦功能晶体精准设计与高效创制重大科学问题,融合人工智能等交叉科学创新研究范式,系统布局功能晶体新理论与新机制、新型功能晶体设计与高效创制、大尺寸高品质晶体生长、高性能晶体器件制备与应用等四个研究方向。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功能晶体与器件创新人才汇聚高地、重大原创成果创新策源地和技术攻坚基地,成为技术与装备全球领先的功能晶体和器件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