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玲:初心载乡愁 深黄一线牵
“我29岁离开家时,带着60万现金闯深圳。”作为黄石市楚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第二届黄石“双招双引”大使,何红玲的创业历程始终绕不开家乡黄石。
从2004年带着两箱行李奔赴深圳,到如今每年往返深黄两地数十次,她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闯深圳”到“带深圳资源回黄石”的转身,成为黄石楚商回乡,服务全省支点建设的生动缩影。
出走黄石闯深圳
2004年深秋,29岁的何红玲踏上了去往深圳打拼的征程。当年的何红玲经过打拼,已经在黄石积累了第一桶金:“我爱人是福建人,总听他说福建人在深圳做实业的多,遍地是机会。”
就这样,何红玲带着60万元现金,满怀豪情地前往深圳。在福建亲戚的带动下,何红玲与港资方合伙在龙华文华路开了家酒楼,那是她深圳事业的起点。在与当地客家人频繁打交道的过程中,何红玲迎来了新的机遇。
2007年,何红玲与龙华当地的一个村合作建房。“那时候,我对房地产行业知之甚少。”何红玲坦言,这还不是最难的,后来合伙人的退出,再加上现金投资的压力,让何红玲倍感辛苦。
不过,对于敢想敢拼的何红玲来说,困难也是挑战。两年之后,有3栋14层高楼的红林雅居顺利竣工,在周边低矮厂房中格外醒目。“当时,这几栋楼成了远近闻名的地标。”再一次品尝到成功滋味的何红玲也逐渐在深圳站稳了脚跟。
抱团黄商连家乡
“自己在深圳根基稳了之后,就开始惦记起家乡,毕竟我家人都在黄石,这份情感还是割舍不掉的。”事实上,也正是这份家乡情结,让何红玲萌发了成立深圳黄石商会的想法。
“当时,经常有我们黄石的相关负责人过来召开黄石招商推介会,但是却没有黄石商会来对接。”更让何红玲触动的是,不少在深圳发展的湖北县市区,诸如宜昌、襄阳、黄冈、浠水等都成立了商会。
“当时,还有别的商会拉我进去。我说开玩笑,我生长在黄石,怎么可能黄石不成立一个商会。”何红玲说,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和招商来说,成立异地商会是必须做的事情,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外地发展资源都是有利的。
2019年,在黄石市工商联的支持下,深圳黄石商会成立。2022年,何红玲返乡的步伐更密集了,“仅2022年,我们就往返深圳、黄石多次,与黄石市招商局联系,并不断为深圳各大优秀企业牵线搭桥。”在这个过程中,何红玲获评黄石市“双招双引”大使,黄石市为她颁发了“招商突出贡献奖”。
两地熟变两地兴
2022年9月,湖北比沃斯光电有限公司、湖北百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湖北中青瑞吉稀土科技有限公司在黄石科技城完成注册并签约入驻;2023年6月,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在黄石完成用地选址,正在做一期建设规划设计;2023年7月,水大陆(湖北)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黄石科技城完成注册并签约入驻……这是一份2022年异地黄石商会引荐项目统计汇总表,在这些项目的最后备注栏,均标注有“何红玲引荐”字样。而在通过异地商会反哺家乡黄石的发展上,何红玲远还做了更多。
“说实话,成立商会,我更多的是想把黄石的城市名片打出去,让更多人知道黄石、了解黄石、投资黄石。”在何红玲看来,黄石这样一座秀美、灵动的山水之城,值得被更多人认识。而客商的反馈,也真切印证了她的想法。
广东深圳地区的客商对于山水有着独特的偏好,但故事再讲得好,总不及亲眼所见来得真切。于是,2022年以来,在何红玲的引荐下,多批次客商亲身来到黄石,感受这座山水名城的魅力,“他们踏到黄石这片山水之后,纷纷感叹城市很好、很美。”何红玲坦言,这么多批次的客商过来,也有没签约成功的,但通过深圳黄石商会这个窗口,许多外地的企业家对黄石留下了好印象。用何红玲的话来说,“不成也算是交上了一个新朋友。”
近年来,深圳黄石商会做实大湾区产业外溢文章,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光芯屏端网产业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黄石。截至目前,深圳黄石商会先后招引、协调黄石各级党政团体赴深圳考察企业(项目)55家,邀请深圳企业赴黄石考察30余次,成功引荐7家企业入驻科技城,总投资达20亿元。
如今,在何红玲的带领下,深圳黄石商会在连接深黄两地上发挥更大作用,双向互动让合作更顺畅,“现在企业来考察,不用等政府安排,商会直接对接,效率提高了一倍。”何红玲说。
在公益里写大爱
在何红玲的推动下,如今的深圳黄石商会加持了“科创飞地”“公益中心”“政企平台”等属性。而在何红玲本人豪爽、热心的性格加持下,深圳黄石商会在为年轻人创造机会的同时,还操心起了他们的“人生大事”。
“300多个会员,基本是年轻人。他们当中很多都是从黄石走出来的人才,但由于平时忙工作,不少人的个人问题成了老大难。”精准对接一番之后,每逢节假日,何红玲都会搞起联谊会,引导年轻人之间形成互动。渐渐地,她从别人口中的“红姐”变成了“红娘”。
从何红玲骨子里透出的这种热心,在公益和大爱上有着更多体现。疫情期间,何红玲得知黄石防疫物资紧缺,当即从深圳采购20多万元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并以个人名义捐款8万元。在深圳,她给红林雅居的租户减免了一年到一年半租金,总计近百万。
在深圳的黄石老乡圈里,“有事找红姐”成了大家的共识,“我不怕麻烦,也不图回报,说到底,还是心里的那份家乡情结。”何红玲说。
2024年,何红玲提出“2.0版黄商回归计划”——不仅要引项目,更要引技术、引人才,让黄石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对于“楚商回乡共建支点”的意义,何红玲有自己的理解。“不是说赚了钱回来捐多少,而是把外面的理念、技术、资源带回来,让家乡跟上时代。”
如今的何红玲依然忙碌,依旧在深黄两地来回奔波。对于商会未来发展,何红玲信心满满、豪情满怀,“要继续把我们的家乡推介宣传出去,要么就不举这个旗,举就要努力举好了。”在何红玲看来,黄石和深圳的发展有同频的地方。未来,在产业融合,科技融合、文旅融合等方面,深圳黄石商会在连接深黄两地上将持续大有作为。(黄石日报记者 曾丽妮 陈弘毅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