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10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田金文
秋日清晨,石柱县工业园内,强钢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的车间已是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加紧赶制订单,企业依托中温蜡全硅溶胶工艺实现精密铸造,生产的150多种泵阀产品远销德国、韩国、泰国等市场,赢得海内外客户广泛认可。这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泵阀仪器仪表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从几乎零基础起步,到构建起"泵阀—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核心产业链,石柱仅用三年,就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产业崛起之路。
曾经的石柱,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不高。2022年,全县泵阀仪器仪表产业几近空白。转机来自三重机遇:川渝地区庞大的市场需求、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趋势,以及中核集团与石柱三十年帮扶关系迈入"产业迭代"新阶段。
"川渝地区聚集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天然气、页岩气、核电和化工基地,每年高端阀门采购额超200亿元,但这些产品长期依赖长三角供应。"石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世武分析道,"石柱工业基础虽弱,但泵阀产业链条相对较短,进入门槛不高。加上中核集团旗下中核西仪、中核苏阀具备相关经验与需求,能给予我们直接支持,我们把泵阀产业作为工业突破的关键发力点。"
石柱县依托中核集团等龙头企业资源,实施精准招商。通过"中核给市场、石柱搭平台、企业来落地"的反向飞地模式,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同时,县招商专班围绕产业链引进上下游企业,推动形成集聚效应。县政府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高效解决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自2022年首家上游企业强钢精铸落地以来,首龙铸造、万力联兴、核谷伟岸、渝东阀门等60多家链上企业相继入驻,泵阀产业"链"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企业不断聚集,石柱泵阀仪器仪表产业逐步构建起从铸造锻造、机械加工到总装测试的完整链条,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核电、冶金、水务等领域,市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石柱县持续在政策、服务、设施等方面发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联合重庆川仪、重庆水泵厂等市级国企和中核集团等央企,共同组建重庆市泵阀行业协会,搭建产业供销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截至目前,石柱已累计签约泵阀仪器仪表产业链企业91家,合同引资超过36亿元,建成投产企业35家,在建14家。
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方面,石柱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引入高端人才与先进技术;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六盘山实验室主任马玉山出任"重庆市泵阀产业基地发展顾问",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此外,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兴,则就业稳。随着项目陆续投产,石柱当地超3000人实现稳定就业,有力推动"富余劳动力"向"技能型蓝领"转变。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车工谭小莉对此感受深刻:"进厂前参加了三个月免费技能培训,从识图到实操,现在已能独立操作数控机床。"
石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德华表示,下一步,石柱将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健全"招落服创管"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推动泵阀仪器仪表产业提质扩量。力争到2027年,引进产业链企业150家以上,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泵阀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