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虚假弹幕"绑架"直播电商

2025年08月04日 09:29 2025年08月04日 09:32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殷俊红)

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X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莫让虚假弹幕"绑架"直播电商

2025年08月04日 09:29 来源:经济日报 李思雨
[]
[]
[字号 ]

想要让职业弹幕人彻底退场,光靠一次处罚还不够,要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让直播营销回归诚信本质,才能促进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7天暴瘦10斤""喝酒夜宵也能瘦"......进入直播间,这类极具煽动性的弹幕是不是让人看得上头?然而,这些宣称的神奇效果往往并非消费者真实体验,而是职业弹幕人精心炮制的营销话术。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成为全国市场监管领域查办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刷单炒信首案。此案不仅为直播营销行业乱象敲响警钟,更将流量造假产业化背后的管理盲区暴露无遗。

相较传统的商品评价,直播的沉浸感、即时性与强互动性,使得弹幕更具迷惑性和煽动性,极易诱导消费者跟风消费。职业弹幕人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或雇用网络水军,在直播间批量刷出预设文案。本应表达真实感受的弹幕,沦为营销流水线上的表演道具,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会动摇直播行业的信任基础。

此案的最大意义在于给职业弹幕人这一黑灰产业明确定性。首罚判决在将直播刷评行为纳入编造用户评价的执法框架、划清虚假流量法律边界的同时,也为同类案件提供了法律适用范本,对净化网络消费环境、维护新业态公平竞争秩序具有示范意义。

罚单虽已开出,但要让职业弹幕人彻底退场,仅靠一次处罚远远不够,要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当前,职业弹幕人呈现规模化、产业化、隐蔽化等特点,已经形成黑灰产业链,必须持续完善法规,织密法网。近年来,我国已修订实施多部法律法规整治虚假宣传,各大平台也纷纷出台规则处罚违规商家。然而,针对职业弹幕人行为的具体界定仍存在模糊地带,应细化对虚假弹幕行为的认定标准,对恶意操纵虚假评论的主体予以相应处罚,让法律真正成为遏制其滋生蔓延的利剑。

直播乱象始于平台,根治亦需平台发力。平台作为第一道防线,必须压实管理责任,运用技术手段识别高频异常评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追踪机器文本,构建智能防控体系,对可疑弹幕实时拦截预警。同时,应优化流量推荐机制,降低虚假互动数据权重,引导商家回归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良性竞争。近期出台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黑名单制度,正是强化对违规主体惩戒的重要一步。

从首案破冰到长效治理,直播弹幕"弹"出的应是真实客观的消费评价,而不是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唯有彻底刺破流量泡沫,让直播营销回归诚信本质,才能促进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企业家
本网专稿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IT > IT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
2430092
莫让虚假弹幕"绑架"直播电商
213815
IT滚动新闻
经济日报
殷俊红
2025年08月04日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