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 ] 保罗·威利斯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M]. 秘舒、凌旻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2.
[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17 年世界儿童状况: 数字时代的儿童 [R/OL].https://wenku.baidu.com/view/57d8653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f.html?_wkts_=1676536346368,2017年12月16日/2022-10-04.
[3]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17 年世界儿童状况: 数字时代的儿童 [R/OL].https://wenku.baidu.com/view/57d8653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f.html?_wkts_=1676536346368,2017年12月16日/2022-10-04.
[4]
[ 美 ] 安妮特·拉鲁 . 不平等的童年 [M]. 张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66-267.
[5]
[ 美 ] 威廉·A·科萨罗 . 童年社会学 [M]. 程福财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6.
[6]
Davies, B.(1982). Life in the classroom and playground:The accounts of primay school children. Boston:Rotledge and Kegan Paul.
[7]
[ 美 ] 尼尔·波兹曼 . 童年的消逝 [M]. 吴燕莛译,上海:中信出版社,2015:155-157.
[8]
[ 美 ] 罗伯特·帕特南 . 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弱与复兴 [M]. 刘波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28.
[9]
王海英 . 试论儿童游戏中的象征资本 [J]. 学前教育研究,2006(11):54-56.
[10]
赵红勋,王文静 . 文本、空间与媒介:青年群体的抖音短视频社交逻辑探析 [J]. 中国传媒科技,2021(10):10-13.
[11]
[ 英 ] 罗杰·西尔弗斯通 . 电视与日常生活 [M]. 陶庆梅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0-30.
[12]
邱林川、陈韬文 . 新媒体事件研究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
[13]
卜卫 . 主动的使用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论施拉姆儿童和电视的研究思想 [J]. 电视研究,1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