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数学学院 |作者:数学学院 |摄影:数学学院 |编辑: |浏览量:10
10月17日下午,由奉贤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主办,数学学院承办的通海讲堂(第127期)在奉贤校区通海厅开讲。武汉大学数学与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杨志坚应邀作题为"数学与智能"的专题报告,数学学院院长林辉球、党委副书记王帅出席,讲座由数学学院副院长俞绍文主持,数学学院教师代表以及百余名学生共同参加。
杨志坚教授回顾了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早期只能用于计算的计算机Turing到现在能够自主解答学术问题的Deep Ritz method(DRM),其发展可谓天翻地覆。当前,人类正以跨越式速度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其中能根据简单的文本提示生成逼真视频的SORA(OpenAI, 2024),以及能生成立体细腻的科学模型的AI for Science,都让人眼前一亮。
数学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的重要支撑,其作用不容忽视。数学为人工智能提供底层理论支撑与核心算法框架,是AI从"经验尝试"走向"精准计算"的关键基础。数学中的线性代数是神经网络中权重更新、特征提取的核心载体。而微积分则能够支撑AI模型的优化过程,计算出参数更新方向,完成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
作为数学与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杨教授深入地剖析了二者发展背后的原因与内在联系并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讲解,同时也结合研究经验,对数学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此外,杨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同学们现阶段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建议,要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地向这一目标靠近。
讲座结束后,杨教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针对数学和人工智能的联系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答疑,强调要注重基础知识,把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融进血液里,并寄语同学们要有充分的热情和信心面对人工智能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
此次讲座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学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的重要举措,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价值,激发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与热情,助力学校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