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构建"1米高度"城市生态圈-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5/09 16:20:15
来源:遵义日报

遵义构建"1米高度"城市生态圈

字体:
分享到:
(追記) (追記ここまで)

遵义构建"1米高度"城市生态圈

2025年05月09日 16:20:15 来源:遵义日报

让儿童友好理念浸润黔北大地

遵义构建"1米高度"城市生态圈

  走进遵义市新蒲新区白鹭湖小学,音乐教室里传出《田野的呼唤》的悠扬旋律,书法课堂里氤氲着淡淡墨香。这所学校的30余门特色课程,正诠释着遵义作为贵州省首个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的生动实践。

  教育革新:从"教什么"到"怎么成长"

  "注意指法,感受音乐的呼吸。"音乐教师张弘正在指导五年级学生演奏竖笛。在这所"儿童友好示范学校",音乐课不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通过"听、唱、奏、创"四维教学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在书法教室,四年级学生艾梓萱正专注临摹《曹全碑》。"每次写字都感觉特别平静,就像在和古人对话。""对每周二的书法课充满期待,很舒服、很减压。"小姑娘的感悟,印证着学校"五福娃"评价体系的育人成效。这套涵盖体健、乐学、创劳、立美、礼仪的多元评价机制,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维度。

  社区赋能:15分钟生活圈的成长守护

  新蒲新区新蒲街道六角井社区"遵享童年"儿童之家的早晨总是热闹非凡。社区工作者赵世红的早教课堂里,0-3岁幼儿在身体律动游戏中认知世界,隔壁的创客空间则聚集着制作航天模型的小学生。这个建在社区里的成长空间,已成为社区家庭的教育枢纽。

  "孩子的变化肉眼可见。"居民李群瑶感慨。她2岁的女儿经过半年绘本共读训练,从怯懦不语变成主动打招呼的"小话痨"。这种蜕变背后,是社区工作者有针对性设计的阶梯式成长方案。该儿童之家整合辖区学校、文化场馆等12类资源,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

  智慧借阅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的全面覆盖,使这个小小的空间单元成为儿童成长的"第二客厅"。新蒲新区第一幼儿园教师钱德芳评价:"社区资源延伸了教育边界,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成长,是课堂无法替代的。"

 制度创新:顶层设计的民生温度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遵义方案",彰显着制度创新的力度。全市构建的"党政统筹、45部门联动"机制,将儿童福祉纳入城市规划刚性指标。《遵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100个儿童友好空间单元建设被列入民生实事清单,建立跨部门联席督办制度。

  政策红利正在释放:全市新增省级儿童早期发展专科3个,认定普惠性幼儿园205所,科普大篷车覆盖1.9万学生;建成音乐教室45间、儿童之家156个,医疗机构母婴室覆盖率100%;新建校园友好出行区15处,心理健康疏导队伍覆盖全市254个乡镇(街道)。

  "儿童是城市的未来,更是文明的标尺。"遵义市妇女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我们学会蹲下身来,便能看见更辽阔的未来。接下来,我们会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5大重点任务,努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记者 周国栋 张亚)

【责任编辑:吴雨】
阅读下一篇:
新华@贵州
(追記) (追記ここまで)
遵义构建"1米高度"城市生态圈
遵义构建"1米高度"城市生态圈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