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苹果教育国产手机厂商:玩期货会吃大亏

2015年09月17日 10:3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数码评价 我有话说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志国同学

苹果真的是要吃定、吃透中国市场了,有新闻称iPhone 6s/6s Plus首周末预购破千万支,海量满足中国用户的热情,顺带着赚得瓶满钵满。在国产手机厂商恨不得在500到800元区间布置4款手机的时候,苹果却在主推其6088元的高配版iPhone,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苹果手机的教育课

据物流渠道的朋友说,以前iPhone发布都是没有库存的,卖光一批就得等,但这次苹果改变了策略,例如在北京周边的库存就十分充足,满足一线城市的巨大需求,无限量满足。并且,针对两代手机外观基本一样的问题,苹果还特意为中国用户供货玫瑰金,这也是拿准了中国用户的需求,想其所想。

一个朋友抱怨说,本来不想买,没想到预定第二天还有货,身边朋友很多都预定交钱了,自己禁不住诱惑,就也买了。可见,这种海量供应,可以不遗漏每个销售机会,甚至吸引一些本来想等iPhone 7的用户直接一年升级一次,这在苹果新机发售中是不多见的。形象的说,苹果在吃掉中国餐桌上的鸡腿后,连带抠出了桌缝中的芝麻。

与此同时,又一个新闻吸引了我们,一加联合创始人Carl Pei在公司官方论坛上亲自承认,就在上周,今年新发布的旗舰手机"一加手机2"才开始向用户交付出"实质性的数量",这比7月28日的发布会晚了一个多月。

这期间,多少手机亮相,多少谍照公开,多少人买了iPhone手机,自然就不用说了,这种发布后没货的情况,着实让人着急,宝贵的商机和关注度就这么大大地错失了。

国产手机担心什么

实际上不只是国产手机担心,苹果也担心,或者说三星也担心,这就是供货量的问题。比如今年的S6 Edge,三星就范了供货不足的错,从而错失了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国产手机更是如此,变数太多,竞品太多,同质化太严重,竞争手段太狠,这些都造成国产厂商不敢在新品上一开始下太多单。

还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就算自己采用的配件这次故障率都很低,但也难保手机在某方面会出现一些故障,一般是外壳、屏幕、电池、信号等等,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所以国产厂商需要第一批产品验证下,同时快速修改各种BUG,逐渐提供出一个十分完备的产品出来。

同时,也有厂商还抱着抢购的想法不放,但其实这个就不必了,消费者已经渐渐认清了事情的本质,现在已经是一个买方市场,你不卖,我们就可以去买别人的,包括苹果都是,所以乖乖的提供产品才是上策。

竞争激化必须做出改变

最近几天吃饭,连续三次吃到芝士榴莲比萨,不得不感慨,这竞争也太迅速了,不做榴莲味你都不好意思说是做比萨的。同样在手机领域,用户的总体换机速度放缓,苹果又逼着别人加快换机,留给其它品牌的空间愈发狭小,从而让竞争也更为激烈了。

看看苹果怎么做的吧,CPU提升70%,GPU提升90%,内存提升一倍,摄像头提升,触摸屏提升......这么多提升下,居然还是只谦虚的叫了6s,实在是出手太狠。

而国产厂商呢,据说30多款骁龙820手机正在调试中,这些手机将分布在2000元到3500元之间。而这个领域,他们除了要抢到上游供货外,还需要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就是传说中的iPhone 6c。传说这款手机将采用台积电代工的20纳米CPU,这必然将影响台积电对骁龙430的热情,可以说是活生生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实际上,国产品牌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就是现在不是大规模扩张的好时机,虽然可以通过增加手机品牌,造成机海战术,但在苹果的重压和市场的收缩下,整体的市场容量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小。这就好比中国古代历史上常见的故事,天下初定的时候不宜大动干戈,而需要休养生息,积累技术,从长计议。只不过,并非每家手机厂商都可以从长计议,很多都是时间紧迫,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苹果 国产手机 期货

分享到:
| |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

作者简介

数码评价

数码评价

数码爱好者,微信公众号shumapingjia

(追記) (追記ここまで)

作者文章

iPhone 6s处理器事件幕后解析

目前各种曝光的背后依然是一片根本不清晰的事实,结束一切质疑其...

详细>>

强悍的小米4c依旧难扭转格局

当国产手机厂商有一手好牌的时候,一般其目标不是赚更多,而是马...

详细>>

如何理解低端机跑分高过高端机

那么手机该如何选购呢?与其看跑分有多高,不如看配置是否均衡,...

详细>>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

邮箱:csjweibo@sina.com 电话:010-62676142 新浪科技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